7月2日,據金融界報道,今年以來中國民航已發生15起旅客充電寶起火冒煙事件,給航空安全和旅客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。為此,中國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,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、3C標識不清晰、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。
3C認證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安全認證制度,其目的在于保護消費者權益、維護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等。然而,當下假3C 認證問題突出、屢禁不止。究其根源在于部分商家為了削減成本,跳過認證流程,直接開始售賣沒有資質的充電寶,消費者本以為自己購買的是合規產品,實則是假的;再者是有的消費者為了省心,貪圖一時的方便,才從網上購買假的認證貼,乘坐飛機。這種“商家逐利 + 消費者僥幸”的雙重驅動,讓本應是安全屏障的3C認證,淪為部分人眼中可投機取巧的 “形式標簽”。
知名律師指出,3C認證貼紙是3C認證的一種法定表現形式,承載著產品安全合格的權威標識功能。而非法售賣“3C貼紙”的行為,不僅會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,埋下多種安全隱患,更是一種違法行為。同樣,購買假貼紙粘貼在無認證產品上以冒充合格產品的行為,也屬違法。
據中國新聞網《民生調查局》調查發現,網上假認證貼的售賣,不僅涉及充電寶的3C認證,連中國環境標志、綠色食品標志、中國能效標識等各類貼紙都在多個網絡平臺上公然銷售,已然形成了一個產業鏈。商家不僅售賣假貼紙,還提供“包教包會”篡改參數的服務,如5000mAh的充電寶貼個“20000mAh”的標簽,身價立馬翻三倍;沒經過任何安全檢測的插線板,貼上偽造的3C標志,搖身一變成“國標正品”。
這種假認證貼所造成的損失和后果,不只是幾十元的事,而是事關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。從航空安全中充電寶起火事件,到家庭中因劣質插線板引發的火災,再到食品、能效等領域的安全隱患,假認證貼正在各個領域埋下安全“地雷”,威脅著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,破壞著市場秩序和社會信任。因此,如何杜絕假認證貼的“橫行”,已經成為維護社會安全與誠信的重要課題。
消防員實驗 圖源:浙江消防
防微杜漸,嚴格手續,從源頭斬斷造假者的利益鏈。北晚在線報道指出,當前市場監管部門雖然可以依據《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》第五條關于禁止偽造、冒用、轉讓和非法買賣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的禁止性規定來約束,但因為缺少具體罰則,違法成本低,一些違規網店很快改換“馬甲”卷土重來。因此,從源頭斬斷利益鏈條最關鍵的還是讓造假者疼到骨頭里。可以參考食品安全領域的“終身禁入”制度,逮到一次造假終身出局。
監管部門要多措并舉,深挖細扣,才能形成有效震懾。比如,深圳試點的認證追溯碼制度,手機一掃就能看到產品從檢測到出貨的全流程,讓偽造認證在透明化監管下無所遁形。這種將技術賦能與監管創新結合的模式,值得全國推廣,讓每一張認證標貼都成為不可篡改的“數字身份證”,從根本上鏟除造假生存的土壤。
消費者要樹立安全無小事的意識,積極參與“打假”行動。如何辨認真假3C?《人民日報》刊文表示,先看立體效果,從3C認證標志的正面對光觀察,標志為白色底板,黑色圖案。用目光對準標志畫面觀察,透過3C認證標志的菱形看,標志畫面有深遠的立體感覺,有真實感。如果沒有立體效果,那么可以判斷是仿冒的標識。此外,購買帶3C 標志的商品時,先上官網查證書編號,堅持以官方查詢結果為準,才能有效維護自身權益。
當每個消費者都成為“打假”的參與者,不僅能守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,更能通過市場選擇倒逼商家誠信經營。這種“人人參與、人人監督”的社會共治模式,將為凈化認證市場、筑牢安全防線注入強大動能。
3C 標志不應成為 “皇帝的新衣”,只有每個環節都認真對待,它才能真正成為安全的護身符,而非商家忽悠人的遮羞布。安全規范要講 “真”,認證標貼不能 “假”。只有深刻認識到認證造假的危害,才能明白安全規范 “講真” 的重要性,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。(果樹)(圖片源自網絡)